|
绿亨话题
绿亨二十年 |
发布日期:2014-01-23 |
20年前,绿亨事业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小麦实验室诞生了,由一个房间,一部分机电话,两个人,四万块钱发展成为现在拥有5000 平米的办公总部,15个公司,600多员工的企业,20年来我们从未止步,一路辉煌! 一、创办传播网 早在计划经济年代,我就已经意识到了农业技术产品卖难的问题,创办了全国农业新技术产品传播网,提出精品加网络的理念并坚持了20年,我们的产品遍销全国,代理商也发展到了两万多家。精品加网络的理念已成为绿亨的精髓。 二、编写名录大全 我们组织编辑出版的《中国农牧业单位名录大全》,共收录全国农业科研、开发、企事业、经营推广单位名录3万余家,是迄今为止国内入编单位最多、发行量最大的农牧业单位名录。它为中国的农资行业提供了一个出行必备的工具书,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农资交易会。 三、推广虫克星 中国农业大学在80年代研发了阿维菌素,90年代初我们把阿维菌素作为动物驱虫药物推向全国,它的商品名叫虫克星,连续多年销量全国第一。阿维菌素至今仍然是动物驱虫的首选药物。 四、开发绿亨一号 恶霉灵是日本在60年代发明的一种农药,在80年代进入中国,由住友商社在中国推广了10年,一直不见成效。1998年我们推出了绿亨一号,当年便推广5吨,第二年便达到10吨的出色业绩。绿亨一号在我国3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使用面积达一亿多亩,至今仍然是中国广大农民解决土传病害的首选药物。我们绿亨在业内被称为土传病害的专家。 五、开办mba班 2005年,作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,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创办了农资市场营销mba研究生课程班,并兼任班主任和主讲老师。农资市场营销mba课程班影响广泛,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16期,培养中国成功经理人近千人。因此,mba班被人们称为中国农资界的“黄埔军校”。 六、举办高层论坛 随着多年的推广营销,我们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推广会、研讨会不计其数。2005年开始,我们开办了大规模的中国农资市场与现代营销高层论坛,每年一届,参会人数达千人,我们邀请农业部、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领导、专家讲政策法规、市场营销、企业管理。这已经成为中国农资界的一道靓丽风景,第九届中国农资市场与现代营销高层论坛近日已如期举行。 七、成立蔬菜种子分会 我们进入蔬菜种子行业虽然只有10年的时间,但起点高,起步快。我们在2008年就发起组织筹备中国蔬菜种子协会。2009年,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获国家农业部、民政部的批准正式成立,我当选为第一届会长。这使我们的蔬菜种子行业有了自己的协会,100多个蔬菜种子公司有了自己的家。 八、澳洲开办农场 一般来讲,公司的发展无外乎要有两方面的突破:一方面是资本运作,包装上市;另一方面是国际化,开拓国际市场。2007年,应澳大利亚南澳洲政府的邀请,我到澳洲考察。2009年获得了长期商务签证,并于2010年购买了80英亩的实验农场。一方面,农场用于育种繁种,另一方面用于种植蔬菜以供当地市场的需要。其中水培蔬菜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,我们在亚洲蔬菜方面占据了当地市场60%的份额,农场运转4年,经济状况良好。由此证明,我们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买下一个公司,还可以经营好这个公司,这不仅是我们的技术更是我们的管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 九、国际考察 在就任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会长的三年时间里,我组织了多次研讨会与展示会,还开展了大量的国际交流活动。我们组织了第一个20多人的中国蔬菜种子代表团,到以色列、荷兰、美国进行考察访问,开展学术交流活动,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国际交流的开创性工作,大大提高了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。 十、每年增长30% 绿亨作为一个公司,作为农资行业方面的领导者,我们一路走来,稳步向前,并飞速发展。目前的凯发k8国际唯一的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农药、兽药、蔬菜种子、肥料、蔬菜种植、农产品国际贸易六个方面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连续20年每年增长30%,每年如此,无一例外,这一成就在中国农业界可能是一个奇迹! 十一、文化建设 1994年8月我们出了第一期绿亨通讯(北农快讯),20年来我们坚持不懈,至今已出刊232期,每期我都会写绿亨话题和新闻述评。这本通讯成了我们公司沟通几万家经销商的重要媒介与桥梁。此外我们也相继出版了《绿亨话题》、《讲历史故事 说现代管理》和《营销一百条》等,这些一起构成了绿亨公司的思想与文化。 十二、国际贸易 最近半年,我们又注册了三个公司。在北京注册了南澳绿亨庄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,在澳大利亚注册了澳赛斯(auscess)酒业有限公司和澳赛斯(auscess)食品有限公司,这开启了绿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。其宗旨是让中国的市民吃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食品(奶粉、葡萄酒、橄榄油等),这些产品正在推向中国市场。我相信这项工作将在2014年有重大的突破,首先惠及广大员工及经销商。 20年来我们做的事还有很多,只是在新年到来之际,简单地提及一下,以此鼓励一下自己,同时也鼓励一下关心我们的人。 |
|
|
|
|